
深圳前海踏入自貿區時代,半年有余。
眼下,這里正漸漸褪去工地的荒涼模樣,露出“超級夢工廠”的雛形。
根據前海自貿區披露,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200家企業在此注冊。這片以“天”為時間單位的土地,聚集的企業已超過6.1萬家,其中金融及金融相關機構占據半壁江山。
在千帆競發的改革格局中,如何打好香港這張牌,促進國際化金融改革,是前海面臨的壓力。
1個工作日注冊企業超200家
“至2020年,前海每平方公里GDP將超過100億元。”
按照前海管委會規劃,前海將成為中國單位面積產出最高的一塊土地。
這片土地包括前海深港合作區,以及蛇口工業區,面積僅28.2平方公里。今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掛牌,意味著前海正式進入自貿區時代。
隨之成立的前海管委會,整合了前海深港合作區管理局和招商局原先的管理角色。
“過去是兩家機構,一個是政府的,一個是法定機構的。現在是一家機構兩塊牌子,在管委會中形成整體,實際上是前海管理局主導運作。”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這里,合作區+自貿試驗區+保稅港區,“三區”疊加,打開了政策優惠多重并享的想象空間。受此影響,企業注冊熱情如潮水高漲。
據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及前海開發建設領導小組會議11月下旬最新披露,自貿區掛牌以來,片區新增注冊企業達2.55萬家,同比增長158.64%。截至10月31日,片區累計引進企業6.11萬家,注冊資本2.83萬億元。
新的“深圳速度”正在這片土地上締造。
上述自貿區會議上介紹:“平均每個工作日,自貿區新增注冊企業超過200家。”這些來自金融、信息服務、物流、科技等行業的企業,共同搭建起繁盛的前海生態圈。
“企業的數量,不是前海的目標。”田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后將提升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活躍度,或將清理等待政策機遇的“僵尸企業”,并加強對金融企業的風險管控。
田夫表示,“前海注冊的金融和類金融企業2萬多家,帶來了一些監管風險。前海和一行三會、深圳金融辦,就金融企業的監管也在研究政策,特別是針對互聯網金融企業。”
目前,根據產業形態,前海蛇口自貿區劃分為3個功能區:一是前海金融商務區,重點發展金融、信息服務等,二是以前海灣保稅區為核心的深圳西部港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打造國際性樞紐港,三是蛇口商務區,重點發展網絡信息、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
如何打好香港這張牌?
“無論是現在的自貿區,還是過去的前海合作區,深港合作都是核心內容。”田夫指出。
據田夫介紹,前海的港企有幾個特點。一是注冊資金比大陸企業高兩三倍,二是活躍度高,三是經營效益好。據悉,今年上半年,前海GDP的25%和稅收的29%都來自港企。
田夫表示,未來前海還將在金融創新、法治創新等方面加強深港合作,加快香港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年內實現港企入駐累計超過2500家,形成3個港資現代服務業集群。
在千帆競發的改革格局中,如何打好香港這張牌,進一步加強兩地金融合作,是前海面臨的壓力。
一個核心戰略是,加強前海自貿區與港資企業的產業互動。
11月2日,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與香港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擬在深圳前海組建港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該合資證券公司在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后,將在內地開展全牌照證券業務,也將成為CEPA10框架下國內首家港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CEPA10即《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十。該協議于2013年8月29日,由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進一步放寬了證券市場的準入條件。
也在此協議下,深圳前海金控與恒生銀行于今年7月份簽署合資協議,向中國監管機構申請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前海管委會表示,上述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申報工作,爭取在12月底前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復。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前海管委會還將與匯豐銀行成立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爭取年內組建工作小組,形成工作方案,持續推進落實。”前海管委會透露。
“金融新城”的國際化機遇
前海身上有兩大標簽: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
從機構聚集情況看,一個金融新城正在破繭而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取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前海的金融和金融相關服務機構2.37萬家,超過前海注冊企業總數的一半。其中,銀行類金融機構18家、證券類金融機構53家、各類股權投資企業5626家、商業保理公司1241家、要素交易平臺19家、互聯網金融企業1550家。
業務層面,跨境貸無疑是一大亮點。自2013年初開展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累計備案金額超過1000億元,實際提款金額近300億元。目前,這項金融創新已陸續推廣到上海自貿區等地。
當下,國際金融機構對前海最大的期待,最關鍵的是資本項目下的開放。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沒有以前那么快,資產收益都在下降,利率當然也在下降,對于投資者來講很重要的是風險投資組合。在資本項目下還沒有完全開放情況下,還是需要通過一些渠道,包括QDII、RQDII、QFII、QFII2等。但現有的監管格局下這些遠遠不夠,尤其債券市場,前海作為這樣一個前沿陣地,應該能夠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這樣的渠道、產品、投資到國內金融市場去。”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及人民幣業務發展主管周成崗在一個國際化研討會上直言。
突破監管頂層設計并非易事。事實上,前海正在成型的監管體系,依然遵循國內市場的分業監管格局。
去年2月,深圳證監局前海監管辦,正式入駐前海。這是金融監管在金融改革試驗區設立的首個專門監管機構。近期,前海管委會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中國銀監會正在研究考慮,在前海增設監管派出機構。
此外,人才流動被認為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困境之一。
招商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金融服務不是重資產行業,吸引更多國際一流人才,才能使這個市場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市場。兩地的稅制安排不同,可能導致一些流動偏差。”
實際上,促進兩地人才融合也在前海管委會的規劃工作中。
今年以來,前海打造的深港青年夢工廠,入駐的平臺機構29家,引入創業團隊96家,其中港方團隊46家,約占一半。
據悉,夢工廠可為入駐團隊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市場對接、創業指導、融資扶持等多種資源。主要支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四大領域創業,同時支持金融、財會、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創業。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