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改、正面清單、系統對接、灰色海淘……各類政策接踵而來,進口電商行業的不少從業者跟小編一樣,一臉懵逼。進不進貨,進哪些貨,保稅備貨還是直郵,怎么走流程,需要準備哪些文件等等一系列問題,真是讓人呼吸都痛。
不過很負責任地告訴各位,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正面清單是否有第三版以及后續,寧波“非紅頭文件”是否是全國各口岸落地實施的征兆,保稅監管之后直郵是否也“難逃一劫”……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遇不到的。
盡管國家明令出臺政策對進口電商進行規范,很大程度上是對該行業的認可及扶持,但政策出臺的不穩定以及解讀的不明朗卻同樣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稅改新政的出臺,到底哪波人從中受益,哪些人又暗中叫虧呢?這是許多從業者想深究的問題。受益,是因為其運營模式,還是品類剛好入榜清單,或者僅僅是因為有錢燒?那些“有苦難言”的企業,是踩了哪些“地雷”?蜜淘的消失,小紅書以及寶貝格子的巨額融資,是這場“政變”的必然產物,還僅僅是個偶然?只要領悟到其中命門,趨利避害的途徑也就一眼道破。
其次,在這場由稅改新政引發的風暴中,平臺又是如何自處的呢?面臨正面清單的各種限制,多品類平臺,無論是自營還是可供第三方入駐,是否要“砍手砍腳”?垂直品類的平臺如果不走運與正面清單擦肩而過,是否就要退出舞臺?而新入的平臺呢,單純參照正面清單布局品類就一定高枕無憂嗎?我看未必!
另外,巨頭電商平臺,比如網易考拉海購這樣既有體量,同時又有媒體優勢的平臺,在社區紅火的當下,能提供給我們什么參考價值?而中小企業在面臨巨頭和新政下,夾縫求生的秘訣以及如何逆襲,都在一瞬之間的把握。
當然,最后政策的解讀,如何落地實施,以及未來的走勢,都還是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引,其中海關作為執行單位還是很有話語權。而在這個行業背后,全渠道解決方案也將在新政之后助力更多賣家走出“困頓”,重見“光明”。
4月28日,一場光明之旅,廣州之約,讓我們與懵逼的狀態說拜拜,點擊“我要報名”,期待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