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吳以輝】編譯:多年來,中國公司淪為西方品牌的代工廠,中國公司曾滿足于銷售產品而忽視樹立自有品牌。這導致的后果是令人憂慮。在本月的一項調查中,大部分美國人連一個中國品牌也說不上來。有些人甚至錯誤地把日本品牌當成中國品牌。然而,近年來,中國公司的品牌意識逐步提升。其中,聯想一馬當先,推出風格鮮明的品牌營銷策略,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他諸如海爾電器、青島啤酒等公司在品牌樹立方面,其表現也可圈可點。鑒于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經濟能量,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也是遲早問題。
有些人誤把日本品牌當成中國品牌
雨果網從美國《市場觀察》4月27日的報道中獲悉,盡管從服裝到玩具等大大小小的商品都印有“中國制造”的字樣,但是一直以來,對推廣其自有品牌和產品文化方面,中國公司行動遲緩。HD市場營銷公司于本月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大部分美國人連一個中國品牌也說不上來,只有6%的人能想起一個。有些人錯誤地把日本品牌當成中國品牌,比如把本田、索尼和豐田當成中國品牌。事實上,中國公司經常不以自己品牌名義出口產品。比如說沃爾沃汽車以“沃爾沃”名義進行銷售,而該汽車品牌實際上已經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了。
舊金山大學的中國商業研究項目執行總裁Stanley Kwong,表示,品牌對于過去的中國公司來說是個遙遠的概念,中國公司經常為沃爾瑪和蘋果等外國公司制造產品,但是他們幾乎沒發展自己的品牌。對于中國公司來說,僅僅制造產品會比樹立一個品牌要簡單得多。蘋果手機雖然在中國生產,但是其被打上“加利福尼亞蘋果公司設計”的標簽。
中國公司正在致力于打造國際品牌
但是,現在事情正發生變化。中國個人電腦制造公司聯想集團推出“For those who do”的品牌營銷口號,其在品牌推廣方面越走越遠。中國公司們正致力于獲得品牌認可,而不是僅僅將他們特點融入到形形色色的產品中。(聯想公司在2005年收購了IMB個人電腦部門及其Thinkpad品牌)。在品牌樹立方面,其他公司也在美國取得過類似的進展,如海爾電器,青島啤酒等。青島啤酒目前是美國賣得最好的中國啤酒。
鑒于中國龐大市場和經濟能量,專家表示,中國將其產品文化推廣到海外是遲早的事情。中國人相信他們也可以樹立起超越其西方同行的自有品牌。
雨果網了解到,現在中國不少民營企業,已經走上了軌道,他們開始考慮全球化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策略選擇:有些選擇東南亞國家,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新興市場,增長會比較快;而另一些企業可能傾向于直接進軍歐洲、北美、日本等最成熟的市場,因為那里的市場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中國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往往只能算是“中小企業”,比較欠缺全球化的經驗。他們往往從做代工開始接觸國際市場,對于在成熟市場打“攻堅戰”比較陌生,所以不少企業選擇了新興市場。
中國企業打入國外終端用戶市場的機會是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有很多機會去跟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競爭。舉例來說,中國海爾向發達國家品牌輸出獲得成功有目共睹,如今在東南亞、歐洲、北美能非常容易地找到它的品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