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東臨廈門、南與廣東交界,東與臺灣隔海相望,境內有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鐵路交匯,交通便利。同時,漳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農業、花卉生產基地,有著先后榮獲“中國青梅之鄉”、“中國食品名城”、“世界柚鄉、中國柚都”、“中國罐頭之都”、“中國水仙花之鄉”、“中國鐘表之城”。
作為“中國鐘表之城”,漳州擁有全球最大的石英鐘、石英鐘機芯生產基地,境內幾十家鐘表制造企業云集。但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貿易額下滑,給漳州鐘表行業出口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加之跨境電商興起,傳統的外貿受到嚴重沖擊,是轉型還是恪守,漳州鐘表行業外貿出口面臨抉擇時刻。
國內市場萎縮,大跨步轉型做外貿
通元電子有限公司,由李明淵的父親于1991年創立,是一家集鐘表加工制造與貿易為一體的企業。創立之初,通元主要面向的是國內市場,但后因市場發生一些變化,通元不得不與眾多漳州鐘表行業的同行一樣,開始慢慢的向外貿方向轉型。
“我們的產品通常都是通過鐵路運輸出去的, 但在94年的時候,由于火車車皮緊缺,所以當時漳州政府就決定,所有車皮都要優先運送蘆柑(漳州盛產蘆柑),其他貨物的運輸要推后,至此以后,我們的市場被別人占領,從此國內市場上,我們的占有率逐漸萎縮,直到現在也沒能恢復。”李明淵介紹道。
由于國內市場的萎縮,通元電子開始逐步的將銷售的重心轉往外貿方向。
最開始,通元只是給一些外貿公司供貨,并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但漸漸的這種模式的弊端日漸凸顯——一些外貿公司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就把通元開發的產品拿到其他工廠讓其仿制。這對于以研發為根本的通元電子,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也正是在這個非常時期,李明淵放棄了機關單位的“鐵飯碗”,“下?!睅椭赣H的工廠轉型,去參加廣交會、境外展覽等開發渠道,接觸更多的客戶。
通元電子最初轉型做外貿,主要是面向中東、非洲等市場,而后才轉向歐美市場。
“其實90年代的時候,中東市場還是很大的,漳州外貿企業70%-80%都是面向中東市場的,正好我們的產品款式、品質也都適合,所以發展的很不錯,但是后期因為戰爭等因素,中東市場就萎縮了,所以在2000年左右轉做歐美、日本市場。”李明淵講道。
跨境電商興起,傳統外貿遭遇致命打擊
不過李明淵介紹道,近幾年,除了老客戶外,無論是在廣交會上或是其他一些展覽會上,能夠接觸到的新客戶越來越少了,后來才發現,其實很大一部分客戶是轉向在網絡渠道上采購了。
“以前的大客戶都沒有了,他們下一級的小客人都直接到義烏買貨。之前大客戶進貨都是上千上萬個,現在只有幾十個幾百個,回去賣完了再來補貨,這樣傳統的渠道就很不好做了。”李明淵無奈的說道。
與此同時,通元電子周邊的企業也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網絡渠道的拓展成為漳州產業帶中傳統制造工廠發展的一個趨勢。漳州政府把當地的特色企業(食品、花卉、鐘表行業)集中在一起,通過阿里巴巴集中展示出來,同時政府還提供免費的運營培訓、幫助企業搭建平臺,費用上面給予大幅度的優惠。通元電子也就順勢,開拓了網絡渠道——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投放產品,想以此來轉變生產模式,隨之將生產、成本等慢慢的升級為適合于新時期、新渠道的形式。
首次“觸電”,新模式喜憂參半
李明淵認為,當前傳統的制造工廠面臨諸多的困難:生產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更多的出口加工訂單流向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工廠產品缺乏創新,多以OEM為主,沒有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識,企業發展方向不明朗;最后則是互聯網的沖擊。所以,傳統制造工廠轉型刻不容緩,但同時又必須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
從2013年開始,通元電子不僅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投放產品,同時也為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的賣家供應產品。通元電子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隨著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跨境電商客戶數量不斷增長,通元電子為跨境電商賣家供貨的模式也日趨成熟。李明淵主動去適應跨境電商客戶的采購模式,整合供應鏈,和供應商協調,雙邊同時都做一些備貨,減小庫存壓力及風險;同時,革新生產模式,將大的生產線轉為小的生產線,再將小的生產線拆分成幾個組,直至今日,通元電子已經可以滿足“一件起批”和定制化的供貨模式了。
不過李明淵發現,在通元電子線下供應渠道蓬勃發展之時,其線上渠道卻止步不前,線上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還不及1%。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當問及為什么通元電子不考慮自己開展跨境B2C的業務時,李明淵給出以下理由:
1、缺乏專業的人才。開展跨境B2C業務需要專業的人才,專門的團隊,而漳州地區電商人才匱乏,找不到專門的負責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投入大,短期內看不到回報。通元電子走了太久的傳統制造和貿易,模式,直接轉型做B2C,思維上短時間難以適應,且作為研發型的工廠,習慣了大訂單,轉型做B2C可能面臨前期沒有訂單或者只有小訂單的境況,但是工廠的生產還是要進行,工人也要生活。
3、渠道單一。李明淵認為,即使自己的電商團隊做的再好,也只是一個團隊,不如直接給跨境客戶直接供貨,同時面對上百個,上千個團隊的量。
4、嘗試過,沒成功。通元電子也嘗試過做自己組建團隊做跨境電商,但是精力有限,未曾成功。
經過幾年的探索,李明淵對企業未來的轉型道路也越來越明確:“未來,我們還是要專注于制造商的角色,把產品做好,當然也要通過更多方面的渠道去展示我們的能力和產品,傳統渠道也好,電商渠道也好。同時也要慢慢樹立我們自有品牌的形象,在品牌建設上有一定的突破?!?
“術業有專攻”是李明淵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他認為通元以研發、制造起家,這是企業的根本,多年來累計的市場經驗和品質沉淀也都是通元電子的優勢。
經過多年的外貿經驗積累,通元電子對國外各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喜好有著深入的研究。
如日本市場喜歡尺寸較小的鐘表,通常在12寸左右,而美國市場卻喜歡尺寸較大的鐘表,尺寸通常在20寸左右,相比而言歐洲市場的鐘表則是中型尺寸居多,在15寸左右。
李明淵還表示,近年來外貿鐘表行業,存在兩個發展趨勢——一個是鐘表的功能性、計時性在弱化,鐘表更多的起的是裝飾性的作用;另一個趨勢,是鐘表產品的品牌在國外逐漸弱化。
第一種趨勢比較容易理解,但品牌弱化又如何解釋呢?
其實,鐘表在國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如同日常用品一樣,屬于消耗品,使用周期較短,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并不在意產品的品牌歸屬,注重的只是產品的外觀設計及質量。這一點與國內市場恰好相反,近幾年來,國內市場上鐘表產品的品牌效應日趨加強,國內消費者似乎更加看重品牌的影響力,因此針對不同的市場,李明淵也制定了不同的品牌戰略。
國外鐘表市場的發展趨勢,剛好又是通元電子的發展優勢。通元電子常年為沃爾瑪等國外大型商超供貨,產品質量滿足國外各層級的檢驗標準。同時,作為研發型企業,通元電子在創新設計上擁有先天的硬件優勢,加之對國外市場的了解,能夠設計出適合國外消費者眼光產品。
李明淵表示,未來更多的精力還是會放在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致力于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
(文/雨果網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