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日16時(北京時間3日4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002159例,死亡病例為51485例。
數據還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36339例,是目前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其死亡病例為5648例;意大利死亡病例達13915例,是目前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其確診病例為115242例;西班牙確診病例達110238例,死亡病例為10096例。
美國總統特朗普2日再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授權,指令聯邦政府協助美國制造商生產治療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所需呼吸機,以應對正在美國迅速蔓延的新冠疫情。
特朗普當天發表聲明說,他已向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下達命令,要求幫助消除供應鏈中妨礙快速生產呼吸機的障礙,確保6家美國制造商獲得生產呼吸機所需零部件等物資供應。
以現在確認人數增長的趨勢來看,基本是無法估算感染人數什么時候會出現拐點。
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雖然我們的抗疫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新冠對全球經濟影響,仍有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傳導給我們。
再加上4月2日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暴增至664.8萬人,許多小伙伴在看到這些新聞之后,開始擔心金融危機的爆發,不知作何應對。
按照最差的預期來看,全球受疫情沖擊的影響,結合7月份大批量到期債券埋下的暗雷,足以引爆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
首先來自消費結構。
美國是一個以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在國家GDP構成當中,消費占據了70%以上的比重。
站在國家的角度,這個結構很好。因為消費相對比較穩定,對外的依賴程度也比較低。國家既不用擔心如何擴大投資,為經濟實體創造需求;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出口受挫,對國家經濟產生大幅影響。
美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不僅自產自銷,也為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訂單,創造了生產需求,拉動世界經濟。
但與此同時,站在個人角度來說,這個結構就不那么好了。它意味著普通民眾的絕大多數收入,都會通過消費,重新進入到貨幣流通中。也就是說,普通人儲蓄很少。
一旦新冠爆發造成封城,非生活必需品、醫療等商店幾乎全部關門。生產方停止生產,消費方沒錢消費(哪怕有,也會先留著給自己應急),那不論本國生產的還是外國進口的商品,銷量都會大大降低。
我們國家22.8%的GDP來源于出口(2020一季度數據,來源:www.gov.cn),這22.8%很大程度是美國貢獻的。
疫情一旦擴散到全美,隨著美國民眾消費力的整體下降,我們國家的出口就會收到比較大的影響。
以美國目前的防疫工作狀況來看,新冠肺炎會在什么時候被遏制,仍是個未知數。
集中爆發之下,除了出口和生產,也會對我們的金融系統產生很大的打擊。
當前,美國的2萬億計劃,以及無限QE動作,已經比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時的力度大了幾倍。
因此,雖然美國沒有金融危機跡象,但市場對于美國在疫情以及經濟的處理手段上,持極度悲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