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一個產品,先別急著上,要把產品從里到外扒個徹底
很多人選品就看個主圖、隨便翻兩頁評論就自信上架,最后爆單沒等來,退貨和差評先排隊。為什么?因為只看表面,根本沒搞懂市場、用戶、運營全鏈路的本質。真正的選品需要拿到產品第一步,永遠是全維度掃描,把產品優劣勢、用戶是誰、市場多大、產品的屬性分類等等全部摸清楚。
下面分析下到底要分析哪些維度,才能真正了解產品。
一、產品本身
1. 核心用途和適用場景
驗證自己是否真的了解這個產品,可以問自己一句:這個東西到底是解決什么問題、滿足什么需求的?是剛需還是可有可無?用在哪些場景下最順手?
2. 關鍵屬性和參數
材質、尺寸、重量、配件、結構細節,一個都不能漏。為什么呢?這影響做差異化,同時也需要分析哪些屬性影響客戶的購買需求,以及目前市場上各個屬性對應的銷量,產品也就是供需比。
二、用戶與市場
1. 誰在買?適用什么人群?
性別、年齡、職業、地理、興趣……這不只是投廣告用,影響主圖、文案、甚至產品設計比如兒童、老人、運動達人各有需求。
2. 用戶最討厭啥?
痛點和未滿足的需求全拆出來所有的差評都是機會,搞清楚用戶最吐槽啥,比如易壞容量小太重用起來不順手。高頻負面詞匯統計,賣家評論及相關產品的論壇挖掘出能做升級的點。
3. 用戶最喜歡什么
5星好評最常夸哪里?是易用?質感?耐用?續航?把這些亮點歸納出來,直接變成你主圖、文案和A+的核心宣傳語。
三、市場表現和差異化
1. 市場定位和競品環境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到底哪個價格段產品最多?是高端/平價/低價?是賣功能、還是拼顏值?對手是誰?橫向梳理價格帶、主流賣點,摸清品牌分布。
2.差異化和創新空間
對比需求痛點與目前市場產品的屬性沖突。比如痛點是產品太小,分析市場產品都是小尺寸的。這些都是做差異化的來源,要知道同質化下死得最快,想殺出重圍,必須有明確的差異點。怎么找差異化呢?競品的賣點和缺點全列出來,看自己能不能做升級或規避。設計、包裝、服務、配件、材質,哪些有需求并未被滿足,主動去針對性開發也能切一塊市場。
四、合規認證和知識產權
專利風險,商標侵權,平臺要求認證、特殊包裝、發貨渠道這些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注意
千萬別踩知識產權的紅線,違規直接血本無歸。
五、實操案例
圖片來源:亞馬遜前臺
這里的實操案例用的是Display Risers類目多層展示架/收納架。
1.打開shulex,點擊產品屬性分析,點擊BSR榜單輸入類目榜單的鏈接,點擊搜索。
圖片來源:shulex
2.多層展示架的屬性分類為顏色,是否需要組裝,尺寸,材料,并且可以看到每個屬性對應的趨勢及占比。這個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shulex
圖片來源:shulex
圖片來源:shulex
為什么產品屬性維度和占比趨勢分析極其重要?
在多層展示架這種看似簡單、實則需求千變萬化的產品里,屬性分類決定了產品到底在服務市場的哪一部分需求。比如:
有的用戶喜歡透明;有的家庭喜歡原木;有些商用場景則可能選擇黑色的金屬質感。屬性占比數據顯示什么顏色賣得最好,主推方向也應該隨之調整。比如市場上60%銷量集中在透明,黑色,你偏偏主推粉紅色,就極可能錯失主流銷量池。
多層展示架用在櫥柜、桌面、地面,還是展會展臺?不同空間對尺寸需求不同。只做大號,客戶家里擺不下;只做小號,商用客戶覺得mini沒用。賽道中哪里的需求最大,對應的占比最大,這是你取舍產品規格的關鍵參考。
亞克力、金屬、竹木……不同材質決定價格帶、安全性、耐用性、外觀質感。比如,市場數據顯示竹木材質銷量比重高,可能是受歡迎的環保理念加持,或者外觀更適合歐美家居風。
通過Shulex追蹤這些屬性的占比與趨勢,可以明確差異化創新方向,避開紅海直奔藍海。指導同樣屬性下產品價格、配套、差異。在市場變化中靈活調整選品結構,快速響應新機會。
3.點擊消費者洞察,創建消費者洞察報告
圖片來源:shulex
圖片來源:shulex
消費者畫像,使用場景,星級影響度,產品體驗,購買動機,未被滿足的需求這六大維度指導下的選品,可以在選品初期,做用戶調查、分析同類競品評價,構建并細化消費者畫像。收集真實用戶體驗,歸納常見建議和吐槽,打通研發與客服的閉環。
圖片來源:shulex
總結
別怕麻煩,怕就怕你不夠細!亞馬遜選品的天花板,永遠屬于用全鏈路拆解思維做選品的賣家。需要模板案例,隨時私聊。
(來源:跨境王王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