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一場全球性的“健康覺醒”悄然上演,人們開始更加主動地管理身體狀態,從“防病”轉向“強生”,從“看醫生”轉向“科學動起來”,運動防護也因此成為生活常態。那么全球運動防護裝備市場現狀如何?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接下來跟著Ueeshop一起來看一看吧~
全球運動防護裝備市場分析
據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數據預測,2025年全球運動防護裝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04.6億美元,并預計到2033年,增長至160.5億美元,預測期內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5%。隨著科學運動與功能防護理念的普及,防護裝備正從競技體育專屬,擴展為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
北美市場:據預測,北美運動防護市場將從2025年的23.11億美元,增長至2033年的34.57億美元,預測期內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16%,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該地區運動文化底蘊深厚,健身、競技、戶外活動滲透率高,造就了從青少年到老年人的廣泛防護需求。
北美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具有專業背景與科技含量的產品,據McKinsey2023年體育用品消費者報告顯示,約64%的北美用戶在購買護具時,優先考慮支撐性與專業認證指標,尤其看重FDA、CE等權威認證。高端用戶也更愿意為運動員代言、醫學支持或品牌口碑支付溢價。
歐洲市場:據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5年歐洲運動防護裝備市場規模將達到20.63億美元,并預計在2033年增長至31.28億美元。歐洲消費者普遍推崇“科學運動”理念,護具常被用作康復理療的一部分,而非僅限于運動場景。
人體工學設計、可持續材料與低敏環保認證成為核心考量。據statista 2023年數據,歐洲消費者對“護具是否環保生產”的關注度達到52%,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產品是否具備定量化功能標簽,如“減少肌肉震動30%”,也會對消費決策產生較大影響。
亞太市場:亞太是全球體量最大的區域市場,數據預測,2025年亞太防護裝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1.88億美元。在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體推動下,政策倡導、健身房擴張與居家鍛煉內容的爆發式增長,構建出一個高度活躍的運動消費生態。
亞太消費者對功能和美學同樣重視,年輕群體尤其注重護具的外觀、顏色和可穿搭性。據iResearch運動消費報告(2024),在18歲到35歲人群中,有58%表示表示護具既要實用也要好看。
非洲市場:雖然2025年非洲運動防護裝備市場規模僅為7.56億美元,但預計在2033年前都將保持7.37%的高復合年增長率,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區域市場。城市健身潮流初現、消費教育處于培育階段、產品供給不均,是當前市場的主要特征。
非洲消費者對產品的易用性和性價比較為看重,據UNCTAD 2023年區域調查,非洲消費者更關注產品是否“結實、易穿戴、能有效保護”,對品牌忠誠度尚未建立。
消費趨勢分析
多功能化:消費者對運動防護裝備的期望,正從“防止受傷”向“全面支持身體機能演進”。據Grand View Research 2024年報告,全球超過62%運動護具消費者偏好“具有恢復功能”的產品,這也推動了“輕醫療化”趨勢的興起。
舒適性:隨著佩戴時間的延長,舒適性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尤其在高溫環境或高強度運動中,透氣性、親膚性與靈活度的重要程度大幅提升。Statista 2024年數據顯示,全球運動護具用戶中,約71%表示“材質透汗性”,是購買時,最優先考慮的要素之一。
時尚化:運動防護裝備的可穿性與可搭配性,正獲得越來越多關注,護具也在從功能性用品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成為時尚表達的一部分。據NPD Group 2023年報告,18歲到35歲年輕用戶中,有近48%的人群,將運動護具納入“日常穿搭選項”,尤其偏好簡潔線條、科技感設計與品牌標識感較強的護具產品。
場景細分化:消費者對防護裝備的需求,正快速擴展至多元場景,如辦公室護腕、通勤護腰、術后支撐、老年人關節保護等。Euromonitor 2024年調研指出,功能護具在“非運動場景”中的使用率已達27.3%,尤其在中老年與久坐人群中增長迅速,推動產品向“輕量化、貼身型、隱形穿戴”方向演化。
出海面臨的挑戰
合規標準差異大:運動防護裝備往往被歸類為個人防護用品(PPE)或輕醫療輔助器材,在歐美等市場涉及CE、FDA、ISO 13485等多個合規體系。據Statista 2024數據,僅美國市場就對護膝、護腕等護具類產品設有超過9項聯邦和州級認證要求。
這意味著品牌若想要在多個國家銷售,必須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進行檢測適配,還需因地制宜地調整材料選擇與生產工藝。對中小出海品牌而言,這不僅提高了準入門檻,也增加了運營與研發復雜度。
功能信任壁壘高:與普通服飾不同,運動護具被寄予“保護關節、防止損傷、輔助恢復”等功能預期,這使得消費者對其專業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特別在北美、歐洲等市場,消費者更愿意為有口碑、有專業背景的品牌買單,小眾新品牌在沒有內容輔墊和驗證機制前,難以快速放量。
消費者對護具的期望遠遠超過普通服飾,信任門檻也更高,相較于平臺,獨立站能夠通過更專業的內容展示與機構化表達突破“新品牌無信任”的難題。
類目同質化嚴重:運動護具類產品屬于功能性強、結構可復制、生產門檻相對較低的品類,所以產品同質化現象普遍。據CB Insights 2023數據,全球運動護具相關品牌數量近5年增長超過240%,其中多數集中在價格段低、功能描述雷同的區間,價格戰與視覺抄襲現象嚴重。
以上便是Ueeshop對全球運動防護市場的一些粗略分析,如果你想了解獨立站選品的詳細策略,或免費獲得獨立站入門手冊,可以私信我們哦~
(來源:跨境老司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