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
6月24日,德國科隆,全球最大的園林貿易展Spoga+Gafa在此拉開帷幕。
聚光燈下,中國品牌Sunseeker一口氣甩出多款新品王炸,包括令人矚目的融合了激光雷達+AI視覺系統的割草機器人L3,以及S系列、V系列新品,瞬間點燃全場熱度。
“我們相信創新和智能設計是戶外生活的未來”,Sunseeker首席執行官Terry Ma如此說道。
Sunseeker的背后,站著的正是浙江企業白馬科技。作為傳統園林工具巨頭成功殺入割草機器人賽道的典型代表,白馬科技迅速成長為行業實力玩家,其智能割草機器人已賣遍全球25個國家,2024年銷量一舉突破15萬臺,2025年更是劍指25萬臺大關。
放眼智能割草機器人這片正被瘋狂“跑馬圈地”的新藍海,國內玩家主要分成了三路人馬:轉型的傳統園林工具巨頭、跨界的機器人公司,以及入局的智能初創企業。而從地域上看,則形成了浙江、江蘇、廣東(特別是深圳)的三足鼎立之勢。
其中,浙江軍團的主力正是以白馬科技、大葉股份、中堅科技、三鋒實業為代表的“四雄”。這些深植于傳統園林工具沃土的巨頭,靠著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穩扎穩打的技術積累,正以前所未有的攻勢,在全球智能割草機器人市場掀起“浙江風暴”。
【品牌出海正當時】8月1日,啟航獨立站實戰訓練營開啟,從戰略到執行提供獨立站 DTC 品牌建設的完整方法論,助力跨境從業者快速掌握破局關鍵,實現品牌高效啟航。立即報名!
01差異化路線
浙江“四雄”中,白馬科技轉型最早。在2019年,它就敏銳嗅到割草機器人的未來趨勢,果斷成立機器人研發中心,一頭扎進對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技術攻關中。
2020年,白馬科技推出第一代埋線式割草機器人,適用于小面積草坪。兩年后,1.5代產品登場,支持路徑規劃功能。直到2023年,才正式推出首款無邊界割草機器人,采用的是較普遍的RTK+視覺融合方案。
此后白馬科技的產品迭代愈發迅速。2024年的旗艦割草機器人Orion X7,已加載了RTK、VSLAM和視覺AI三重技術;2025年2月,帶著高端X系列和親民V3系列強勢登陸歐洲;最近更是亮出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硬貨”,預計明年就能推向市場。
白馬科技的升級路線很清晰,采用的是典型的園林工具升級邏輯,把智能割草機器人看作傳統汽油/電動割草機的“自動化升級版”,從解決“自動割草”這個具體痛點出發,再一步步疊加智能化,提升體驗和效率。
和白馬科技穩扎穩打不同,浙江軍團中的另一主力——大葉股份,則是選擇了一條“外延并購+技術整合”的突圍之路。
2024年9月,大葉股份豪擲2000萬歐元(約1.58億人民幣)全資拿下德國老牌園林機械巨頭AL-KO,并于今年2月正式完成并購。
AL-KO是歐洲園林機械行業的巨頭,擁有95年的歷史,產品涵蓋割草機、智能割草機器人等,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場?。其擁有的高精度電機驅動系統、AI路徑規劃算法等核心技術,正好補足了大葉股份在無邊界割草機器人上的技術短板。
借力AL-KO,大葉股份正在研發第三代智能割草機器人,將融合 AI 視覺與窄通道模式,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智能割草機器人也正成為大葉股份的業績增長新引擎,目前這塊收入占比約8%(1.3億人民幣),預計2026年將增至15%以上。
中堅科技走的則是自主研發的路子,但打法卻像創業公司一樣“激進”,通過顛覆性技術創新,一步到位把割草機器人打造成能在復雜戶外環境里自主感知、決策、行動的“智能體”。
2023年,中堅科技在上海設立子公司“中堅高氪機器人”,專攻無邊界、RTK+視覺融合的高端割草機器人。其去年推出的第一代產品就相當能打:自主建圖、規劃切割、自主轉場、AI智能避障等高階功能一應俱全。目前該產品已量產上市,據悉海內外訂單已接近萬臺。
中堅科技表示:“我們認為園林機械的智能化、鋰電化是符合技術迭代、環保要求的產業趨勢,公司在智能化及鋰電領域加大布局,將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有望維持利潤的快速擴張。”
“四雄”中,三鋒實業的業績同樣搶眼,2024年割草機器人出貨量高達30萬臺。不過據了解,主要是傳統的低端圍線款,通過歐洲零售巨頭Lidl(歷德)大量出貨,并非無邊界產品。
技術上,三鋒實業的看家本領是優化電機能效。其產品搭載高性能無刷電機和自適應切割系統,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能根據草坪大小和形狀自動調節速度和路徑。產品單價主要在500-1500美元區間,靠著“高性價比”這張王牌,占據著相當的市場。
從白馬科技一步一腳印的技術爬坡,到大葉股份借船出海的并購整合,再到中堅科技一步到位的顛覆創新,加上三鋒實業主攻能效的性價比路線——浙江傳統園林工具這“四巨頭”,正以截然不同的打法,在全球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新藍海里全力沖刺。
02割草機器人是未來
割草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領”歐美家庭的私人花園。
2024年,賽道玩家們紛紛交出亮眼成績單:九號公司割草機器人銷量一舉突破10萬臺大關,營收超8億元;庫犸動力(松靈機器人旗下)同樣斬獲8萬臺銷量;科沃斯在歐洲狂賣4萬多臺,銷量同比暴增271.7%。
進入2025年,這場爆發勢頭并未停止。追覓科技2月就宣布出貨量沖破10萬臺,未來三年劍指30萬臺;庫犸科技開年至5月備貨已超30萬臺,野心勃勃;MOVA更是上演“速度與激情”,3月才推出兩款新品,到6月20日就宣布銷售10萬臺,刷新行業紀錄。
多位業內人士證實,今年歐洲市場的訂單增長幅度很大。有企業春節后遭遇歐洲客戶追加30%訂單,這是未曾有過的景象;更有企業訂單直接翻倍,甚至達到“百分之幾百”的驚人增幅。
這場盛宴,才剛剛開場。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戶外動力設備(OPE)市場超300億美元,但目前割草機器人規模僅26億美元,年銷量120-130萬臺,滲透率僅約5%。而到2030年,銷量預計將飆升至500-1000萬臺,潛力巨大。
伴隨著銷量狂飆,割草機器人也在快速“進化”,正從“有邊界”向“無邊界”躍遷。2024年全球出貨的約130萬臺割草機器人中,無邊界產品已占約30萬臺。亞馬遜數據更顯示,無邊界機型已拿下線上50%-60%的份額,逐步成為主流。
同時技術軍備競賽也在打響。近幾年,智能割草機器人技術方案從早期的UWB,到主流的RTK+視覺,再到如今企業們爭相探索的ToF傳感器、激光雷達、視覺AI等,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迭代。
在這場技術升級浪潮中,即便是園林工具巨頭,如果跟不上節奏,也會隨時被淘汰。
近期,國內老牌割草機器人企業蘇珀曼宣告破產,便是殘酷現實的寫照。這家2007年成立于杭州的“元老”,曾以具備自動避障等功能的埋線式產品領先國內,遠銷歐美多國,2020年還榮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風光一時。
然而,短短幾年便跌落神壇。究其根源,關鍵敗在未能跟上技術浪潮——在精準導航、智能避障等消費者新需求面前,蘇珀曼卻研發滯后,產品更新遲緩,最終在激烈競爭中黯然離場。
蘇珀曼的倒下,給傳統園林工具巨頭們敲響了警鐘——不轉型,就淘汰。大葉股份火速收購德國AL-KO,正是這種危機感下的果斷之舉。
此前,大葉股份的業績如同坐上“過山車”。2022年營收14.72億元,到2023年卻雪崩式跌至9.28億元,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巨虧1.75億。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場通脹、需求疲軟,而經銷商庫存積壓,需要較長時間去庫存。
2024年又境況反轉,營收強勢反彈至17.61億元,凈利潤也扭虧為盈(1611萬元)。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其一是歐美經銷商去庫存見底,重新下單采購;其二則是公司積極拓展新客戶新市場,疊加產能提升,搶下了更多訂單。
然而,亮眼營收的背后卻暗藏隱憂,大葉股份的利潤率甚至不到1%。辛苦忙活一年,收益勉強為正。賺錢多少嚴重依賴外部行情,這種模式下,尋找新的、更穩定的增長引擎可謂迫在眉睫。
智能割草機器人,正是大葉股份押注的未來。 公司早已明確方向:“園林機械產品智能化、自動化、平臺化水平不斷提升,鋰電類、智能式產品是公司后續發展的重點產品方向。”
如今,大葉股份在割草機器人領域,已規劃了低、中、高三類配置的割草機器人。有線系列專攻小草坪,安裝便捷,性價比為王;中端系列實現無邊界自由切割,通過視覺技術省去埋線麻煩,操作便捷;高端系列融合高精度電機控制、視覺、RTK等多傳感器,追求高效切割、無線互聯,甚至引入AI技術,讓割草機器人也能“學會思考”。
03渠道是生命線
割草機器人是典型的重體驗、重服務、重渠道的消費品類,渠道不僅是競爭的關鍵,更是生存的生命線。
這一結論源于消費場景的剛性需求。目前,割草機器人銷售仍以線下為主導,這是由于歐美消費者的習慣,他們更傾向于前往當地商超、專業園林設備(OPE)經銷店進行實地體驗和購買。
有調研報告指出,當前割草機器人銷售中,線下占比高達80%,線上僅占20%。且線下渠道的退貨率遠低于線上。這一懸殊比例,直觀體現了線下渠道的穩固根基。
依賴線下,更深層原因是消費者對售后服務的需求。割草機器人單價普遍在1000美金以上,中高端機型達到3000-5000美金亦不鮮見。產品價值越高,消費者對專業、及時的售后就越迫切。
從當前來看,割草機器人對線下渠道的依賴遠超預期。配送、安裝、調試、退換貨乃至長期維護,這些環節占據了相當的價值。以致現在有很多第三方出海服務商,專業解決售后服務難題。
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做割草機器人必先做售后,然后開發渠道,最后才能實現規模銷售。想要直接依賴電商直銷,極容易被售后問題搞死。
事實上,如今在割草機器人做出一定成績的品牌,如石頭科技、9號公司、科沃斯、追覓科技等,本質上也是依托其原有業務的強大渠道基礎進行復刻延伸。
顯然,深耕行業多年的傳統園林工具巨頭在渠道端天然具備優勢。如白馬科技與樂華梅蘭(Leroy Merlin)等全球知名家居建材零售巨頭深度合作;三鋒實業成功打入家得寶(Home Depot)等賣場;中堅科技也覆蓋富世華(Husqvarna)、STIGA、翠豐(Kingfisher)等歐美主流品牌商和大型商超的供應體系。
大葉股份近期收購歐洲品牌AL-KO,戰略意圖同樣直指渠道擴張。AL-KO不僅擁有覆蓋專業經銷商、大型商超(如Bauhaus, OBI)的21家歐洲子公司及2000+線下網點,還坐擁亞馬遜歐洲站園林機械類目Top3的電商資源。此役一舉將大葉股份的歐洲收入占比從30%提升至43.5%。
這些巨頭構建的并非簡單的“銷售網點”,而是數十年沉淀、深入市場末梢的“毛細血管”網絡與服務體系。 這種深厚的渠道底蘊,為產品國際化奠定了堅實根基,絕非新入局者可以一蹴而就。
如今割草機器人變革激烈,許多玩家浮浮沉沉,而像浙江“四雄”這樣的老牌園林工具巨頭,憑借有意識的技術轉型與渠道優勢,大概率能留在牌桌上。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