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騰創投發表了“海外復制拼多多?這里有一個可行性國別排行榜”之后,一些創業者找到我們,表示很早就已經在海外實踐過了,有得有失,非常樂意跟墨騰創投的讀者們分享經驗,希望國內的出海投資者和創業者能夠少走一些彎路。
潘琦 Baham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te Ltd CEO
潘琦于2009年畢業于南洋理工大學大學供應鏈管理專業,畢業后在LVMH、豐田等公司從事供應鏈相關工作。
2015年,潘琦在新加坡創立社交電商平臺Dadadee,估值400萬美金;2018年引進小蜜淘社交電商平臺,繼續探索社交電商在東南亞的機會。
Dadadee跟拼多多類似,現在已經停運。以下是潘琦的經驗分享:
2015年,我就注意到國內微商的崛起,認為社交電商會區別于傳統電商,成為下一個電商領域的突破點。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新加坡微信上有大量的團購群,以及Carousell的崛起,更加堅定了我們對電商社交化的信心,并且因此選擇了拼團作為嘗試的方向。
當時給我們的APP起名叫Dadadee,并且新加坡國企ST的一位Director給了我們一筆種子輪投資。
整個業務的整體邏輯是: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發起拼團,并且設定好多少人成團。成團以后,這個Deal就完成了,于是團長就可以開始收款和發貨。另外,如果任何人對于同款產品可以提供更低的價格,則可以進行搶團,把原有團長的團搶過來由自己來供貨。
當然實際上細節還復雜得多,但是大致上的邏輯主要就是這兩塊,一方面鼓勵用戶分享,一方面鼓勵商家競爭。
整個項目運作下來,經驗教訓非常多,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市場規模和電商生態
1、新加坡整體市場規模非常小,除了衣食住行之類的大品類之外,其他平臺類業務最好是做大市場的時候,順便把這個小市場做了。因為任何一個平臺都需要不少后臺支持的部門,單靠一個小市場很難支持起這些部門的運轉,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未來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的電商,是天然跨境的,這里終究無法形成中國那樣獨立的電商生態。
原因在于電商本質上是利用信息技術連接商品和消費者,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世界工廠,那就是中國,未來東南亞的成熟電商業態很可能是連接中國商品和東南亞消費者的平臺,而并非本地平臺。
2、在新加坡做社交電商,不能拘泥于互聯網。事實上在海外并沒有一個像微信這樣整合大量社交場景的超級APP,在這里聊天在Whatsapp,新鮮事分享在Facebook, 圖片分享在Instagram,支付在各大銀行的APP。
場景的割裂使得用戶無法順暢地從社交閱讀場景下,在產生購物欲望的一霎那快速完成交易閉環。而這一瞬間一旦錯過了,購物欲望就會自然消退,并且回歸到之前的社交閱讀場景。
相反的,在新加坡卻有大量的線下社交場景可以進行深入挖掘,這也是為什么這里會成為直銷的沃土。
二、物流、支付等基礎設施
1、新加坡快遞行業的優化遠遠沒有達到電商所要求的基本標準。電商為了教育市場往往需要銷售低價商品,但按照新加坡目前每單4新幣(約20元人民幣)的物流成本,低價商品基本沒法賣。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國有大量的電商產業園,賣家和物流公司同時入駐以后,基本消滅了物流公司上門提貨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中國有大量快遞柜,門衛室或者傳達室,可以代收快遞,從而壓縮了快遞公司的派件成本。快遞行業的主要成本都壓縮到了最低。
這些在新加坡都還沒有作好準備,甚至在法律層面,中國目前的操作模式在新加坡都還沒有完全合理化,例如對于尚未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快件,物權如何轉移以及風險誰來承擔,都是需要被探討的問題。這將會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5、新加坡的支付成本也大大阻礙了社交電商的發展。當初我們也學習了Carousell的做法,在APP不整合支付功能,讓用戶自己通過線下銀行轉賬來進行交易。這是非常臭的一步臭棋,之后衍生出來了大量的信任問題和用戶流失問題。但作為一個免費的平臺,我們又實在無法去承受信用卡交易3%的成本。
支付的便捷性問題,也許隨著技術的迭代是可以逐步改進的,但是支付的成本問題,恐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無法被解決的。中國的歷史歷來是一路革命和起義過來的,社會要演進,遇到攔路虎會干掉他,因此也才會在短短幾年中出現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樣倒逼銀行改革的互聯網企業。
但是新加坡作為英聯邦國家,繼承的是英國君主立憲的那套國民性,遇到攔路虎會選擇商量和妥協。但由于自身市場體量的問題,新加坡完全不具備和目前像Visa/Master這樣的巨頭商量的條件,這就只能等全球范圍內有一天因為一些原因支付成本都降下來了,這里才會跟著降下來,這一天恐怕要等很久很久,而且完全不在我們可以預測和控制的范圍之內。
Dadadee讓我們反思和成長,我們認為,在新加坡做平臺,重模式的成功率一定大于輕模式。
所謂重,是指平臺管理團隊需要重度參與平臺的運營和管理,不能學習中國設定好規則讓用戶自己在平臺里面玩。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市場體量問題。在小數據下,用戶隨機行為產生的不確定性無法被總量所掩蓋,因此整個平臺的資源無法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被自動優化到最佳。需要平臺重度參與去優化資源配置。
以新加坡最大的電商平臺Qoo10為例,雖然它看起來是一個開放平臺,但其最好的流量位都是平臺自己在管理,而不是對外銷售。他們將最好的流量位交給頭部賣家,人為地創造出本應由系統自發形成的馬太效應,從而將流量地價值挖掘到最大化。
在新加坡做業務一定要有盈利模式,不要指望靠規模盈利。不然可能等到市場占有率達到瓶頸那天,規模依然不足以實現盈利。
重新出發后,如何調整策略?
我們之前的Dadadee項目基本上和拼多多的理念是一致的,但是這一次我們選擇了類似于云集和環球捕手的模式。銷售的商品為各大世界知名品牌的產品,用戶可以正常注冊和下單購物,購買價值100新幣的會員商品可以成為VIP會員。
每推薦一個VIP會員會獲得25新幣的現金獎勵。另外分享和購物可以進一步獲得Token獎勵,Token可以直接用于平臺消費,也可以上到觸幣交易所進行交易。Token在平臺消費時的抵扣金額會和平臺整體GMV掛鉤,從而讓用戶分享到平臺規模增長的紅利。
根據之前提到的一些教訓,以下是我們這次作出這樣的安排的原因:
1、小蜜淘在中國已經是單日銷量破百萬的平臺,具有非常成熟的后臺支持體系,用這樣的體系支持新加坡業務的運轉,充分發揮了規模效應;
2、我們會采取跨境的模式,擴大產品豐富度,并壓低產品價格;
3、比起用低價吸引用戶去分享,我們采取直接現金激勵的做法,增加給用戶的刺激程度。
4、加入掃碼互相推薦功能,把社交場景延伸到線下。同時和成熟的直銷團隊,團購群,KOL合作,直接把項目融入到線下已有的社交場景中;
5、平臺商品全部自營,把流量運營的權限全部掌控在公司內部,從而最優化資源分配效率。
6、平臺依然具備支付和物流功能,但是我們在業務邏輯上嘗試繞開物流和支付。我們會以地理位置為基礎,在各個社區招募KOL。未來各個KOL會成為我們的超級節點,該社區的所有訂單都會送到KOL家中并由KOL進行分配,商品貨款也會由KOL代收。KOL主要將會由熱衷于社交的家庭主婦或者退休人士組成,也不排除直接和鄰里的便利店合作,對于在該社區產生的銷售額,KOL將可以獲得分成。
7、我們把Token理解成為是一種組織整個生態系統運轉的工具,這個工具在靈活性,公正性和成本上均優于傳統的現金和股權。整個生態系統中獲取Token的唯一方式就是給平臺作出不同類型的貢獻,從而獲得不同數量的Token的獎勵,Token可以在站內進行購物,也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從而讓用戶分享平臺成長的紅利。但是我們不把Token作為一種融資工具,不進行ICO。
目前項目計劃是在8月初開始公測,8月底正式上線。首先以華文市場作為主攻,在半年內擴展進入馬來西亞市場。(來源:墨騰創投)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