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ASIN什么時候翻新
1. 搜索轉化率下滑,但競品表現正常
這是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一個信號。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搜索詞報告顯示某些核心關鍵詞的點擊量還不錯,但最終的訂單轉化率持續走低,而這類關鍵詞下的競品卻依舊維持不錯的表現,很可能你的主圖、標題或者五點描述已經不再打動消費者。
對比分析前后主圖與競品差距,是識別“視覺疲勞”的好方法。比如,有的品類正流行“動態主圖”或者“功能場景圖”,而你還在用老舊的純白底拍攝,就可能會被用戶迅速忽略。
2. Review增長停滯,且負面反饋無改進
用戶評價是影響轉化率的關鍵要素之一。如果你的ASIN Review數始終停滯在某個階段,比如長期維持在200條以內,增長緩慢甚至被負面評論壓制,那說明它很可能不再具備良好的“分享性”或“好評動機”。
此時不妨回顧一下近期差評內容是否集中在“描述不符”、“功能單一”或“使用體驗差”上。這些問題不一定要通過換產品解決,而是可以借助翻新來“軟性化解”——例如增加說明圖示、明確使用場景、或重新策劃QA問答。
3. 站內廣告ACOS逐步升高
廣告ACOS高,不一定是廣告本身的問題。我們常見的情況是:同一預算投放下,過去能做到25%~30%的ACOS,近期卻升高到50%以上,且轉化數沒有增加。這通常不是“流量貴了”,而是“你的鏈接轉化能力變弱了”。
對策就是從點擊后頁面體驗入手:圖片信息是否完整?視頻是否已經過時?Review展示頁是否美觀?這些都決定了你每一個點擊是否能夠變成訂單。
4. 站外流量導入后表現不佳
越來越多的賣家嘗試通過站外Deal、達人投放、甚至短視頻種草來拉動鏈接流量。但如果你發現站外流量導入后,最終成交轉化很差——那可能不是渠道問題,而是“落地頁”也就是ASIN詳情頁的問題。
一個高質量的站外投放,應當落到一個有吸引力的產品頁上。如果你的圖片不抓眼球、描述冗長、價格缺乏優勢,那么無論你導了多少人進來,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走”的跳失流量。
5. 被“相似競品”擠出榜單或類目頁
最后一個信號來自于亞馬遜“算法變化”本身。如果你的ASIN原本穩居BSR榜前列,但近期被同類競品逐漸取代,即使你的銷量未變,也可能意味著——你已經不是平臺推薦的首選了。
亞馬遜asin和sku區別
1. 定義不同
Sku代表Stock Keeping Unit,翻譯成中文就是庫存單位,比如一件、一雙、一盒、一條……
Asin代表Amazon Standard Identification Number,翻譯成中文便是亞馬遜標準標識碼,它相當于產品唯一的身份證。如果你銷售的產品已經在亞馬遜存在,那么你無需再新增產品,直接跟賣該產品的 Asin即可。
2. 展示位置不同
Sku不會展示在亞馬遜的前臺,它對買家是不可見的。
Asin則可以在亞馬遜前臺的兩個地方可見:一個地方是在網址中;另外一個地方則在產品詳情頁。
3. 用途不同
Sku是為了賣家管理庫存的方便。
Asin則可以讓買賣雙方快速定位產品。
4. 生成方式不同
Sku既可以自定義,也可以由亞馬遜自動生成。
Asin只能由亞馬遜自動生成,賣家無法編輯。
5. 組成不同
因為可以自定義,所以Sku的長度和組成都比較隨意。其長度可長達40,且可以用字母、數字、特殊字符、以及三者混合而成。
Asin的長度和組成都是固定的,長度為10,由字母和數字組合而成。
相關文章推薦:亞馬遜FBA冗余庫存影響大嗎,亞馬遜FBA冗余怎么處理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出海記事本)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